2025年11月14日15:36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雜志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共產黨員的擔當,從來不是‘獨佔’,而是‘傳承’。讓更多人接過接力棒,讓我們的‘種業夢’代代相傳,才能真正實現糧食安全夢和地方品牌夢。”10月11日,在南充市儀隴縣舉行的川東北片區“擔發展重任 當改革先鋒”身邊榜樣研學活動現場,廣元市昭化區農業農村局原高級農藝師、“王家貢米”育種團隊首席專家陳定全的這番講述,引來陣陣掌聲。
當天,來自廣元、南充、廣安、達州、巴中5市的220余名黨員干部齊聚一堂,共同開啟這場高質量的黨員教育之旅。
面對新時代新任務,廣大黨員如何擔發展重任、當改革先鋒?這場研學活動給出明確路徑:向身邊榜樣學習,從先進典型的奮斗足跡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發展的實際行動。
聆聽“身邊榜樣”故事——
他用47年寫好“一粒好糧”答案
“什麼是黨員的‘擔當’?”面對台下數百名黨員干部,陳定全用自己的行動作出回答:“擔當,是群眾需要時站得出來,是周邊農戶遇到水稻難題就想到陳定全。工作時,我是農技站站長,擔當是推廣技術、助農增收﹔退休后,我是一名黨員,擔當就是育好種子、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這番朴實的話語,正是他退休十年來的真實寫照。2014年,本可安享晚年的陳定全毅然返回家鄉——廣元市昭化區衛子鎮新榮村,投身於瀕臨消失的王家貢米品種選育。沒有種質資源,他就自掏退休金,奔走全國收集資源﹔沒有項目支持,他就把30多種水稻種在自家承包田,日夜觀察、雜交實驗,堅信“答案就在稻田裡”。
2017年,堅守終見曙光。他成功選育出王家貢米1號、2號,被區裡聘為首席專家並成立工作室,系統開展品種選育與推廣。2020年,他主動參與航天育種,將百克種子送入太空。如今育種已至第六代,千余個理想株系漸趨穩定,進程大幅加快。
在他的帶領下,廣元市昭化區王家貢米種植規模已達8萬余畝,帶動9300余戶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一粒米,一生情。陳定全用執著與智慧,讓塵封的鄉土瑰寶重煥光芒,真正把論文寫在了家鄉的大地上。
“陳定全老師的擔當,就體現在那一粒粒飽滿的稻谷中。”廣元市利州區寶輪鎮清江村黨總支書記李菲在台下深有感觸。她鄭重寫下心得:“作為一名農村黨組織書記,守好糧食安全底線、推動科技興農,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擔當。”
解碼“榜樣精神”內核——
他以青山為卷寫下初心接力篇章
在四川萬源,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巒疊翠。這裡不僅是金雕、林麝等珍稀生靈的家園,更因一位老人而閃耀精神之光——全國“七一勛章”獲得者周永開。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后來者的前行之路。
榜樣的力量如何延續?達州精心創作的情景劇給出了動人答案。劇目生動展現了趙志海如何接過周永開的精神火炬,讓守護青山的誓言在新一代身上煥發新生。
2009年,深受感召的趙志海從沈陽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畢業后,毅然投身這片綠水青山。“我是學生態學專業的,對大山有著特殊的感情。”懷揣這份初心,他主動請纓,駐守花萼山海拔最高的管護站。
面對建站初期的艱苦,他日復一日深入林海,系統摸清“動物植物基因庫”的家底。他不僅是業務骨干,更主動突破“語言關”,積極促成林下種植產業,引導村民從“靠山吃山”轉向“護山養山”,成功化解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將青春獻給青山,趙志海與妻子攜手把家安在保護區,用專業與熱忱踐行著守護誓言。
榜樣的力量不僅在於其事跡本身,更在於它精准地回應了時代的呼喚,為前行者樹立了精神坐標。
“我們將深入挖掘趙志海等本土榜樣的精神富礦,通過制作微黨課、開展沉浸式研學等方式,推動榜樣擔當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萬源市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劉倢瑃說。
“趙志海同志將青春傾洒花萼山,用執著書寫理想擔當,令我深受觸動。”儀隴縣土門鎮黨委副書記吳開鑫表示,作為同齡人,他將學習趙志海同志高度的使命感與十余年如一日的堅守,踐行初心、勇於作為,爭當新時代的筑夢人。
書寫“人人可為”答卷——
他們以實踐賦能譜寫為民篇章
這場研學活動的精彩,在於它將榜樣的精神力量轉化為了可知可感的實踐智慧。
南充的街道社區干部以自身經歷,講述著“黨建引領老舊小區蝶變”的生動實踐。通過創新商管公司運營、建立“周三說事”機制,曾經的老舊街區煥發新顏,居民幸福感在點滴改變中提升。
廣安以“川渝高竹新區破界協同 改革賦能”為主題,展現新區黨員干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奮斗群像。從體制機制創新到要素協同配置,這群改革拓荒者用實踐詮釋著“敢為天下先”的擔當精神。
巴中別具一格地採用“快板+說唱”情景劇,演繹著“化解訴求有力度、人民幸福有溫度”的基層故事。社區干部通過黨組織引領、黨員示范,將“民生訴求清單”變為“幸福實景圖”,在歡快節奏中展現為民初心。
榜樣的力量在現場激起層層漣漪。鄰水縣疾控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袁維航感觸很深:“我們要以改革為舟、創新為槳,勇立時代潮頭。”
思想的碰撞,更催生著“人人可為”的行動力量。開江縣淙城街道橄欖社區黨委副書記張杰立即規劃三項舉措:借鑒南充經驗破解治理難題,學習廣安經驗聯動區域資源,傳承榜樣精神培育志願隊伍,以真摯服務托舉居民幸福。
精神的火炬,正照亮更多基層干部的前行之路。巴中經開區時新街道雙井社區黨支部書記溫琪表示,要將“為人民服務”融入日常點滴,南江縣雙流鎮黨委組織統戰委員孫楊則決心把張思德精神化為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
從老舊小區蝶變到新區改革破局,從民生溫度傳遞到基層治理創新,這場跨越川東北的研學交流,讓榜樣的力量在傳承中生生不息。
(《四川黨的建設》全媒體記者 余娜)
| 相關專題 |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