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青海西寧野生動物園獸醫團隊多年堅持救治保護雪豹——

“再苦再難也能堅持下來”(守望·野生動物保護背后的故事)

本報記者 喬 棟 曹繼煒

2025年09月15日08:1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趙海龍(右)在救護現場配制麻醉藥劑。

  楊文斌為凌小蟄檢查治療。

  虎文蓉在獸醫院轉運凌小蟄。

  劉雪鬆為動物康復室進行消殺作業。
  以上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我國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從推動雪豹的救護、放歸,到尋覓、保護滇金絲猴種群,再到實施普氏野馬引進、野化,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梭於密林深谷,跋涉在濕地荒漠,用腳步丈量野生動物的棲息家園。

  本版今起推出“守望·野生動物保護背后的故事”系列報道,走近那些平凡身影,聆聽他們與野生動物之間的“溫情對話”,感受動物保護人員的敬業與擔當,展現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實踐。

  ——編  者

  

  前不久,青海西寧野生動物園迎來兩個新朋友——雪豹“凌小蟄”和“凌小芒”。兩隻雪豹迅速成為西寧野生動物園的“流量擔當”,不僅它們的動態被網友“追更”,它們被救護的過程也逐漸公開。受傷受困的雪豹如何在野生動物園恢復健康?誰在守護著他們?近日,本報記者走進西寧野生動物園,一探究竟。

  “希望所有被救護的雪豹都能跨過這個坎”

  今年3月4日,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的巡護員發現了一隻奄奄一息的雪豹幼崽。“當時它隻有眼睛和嘴巴能動,情況很危險。”西寧野生動物園獸醫趙海龍說,“根據現場視頻,我們判斷,必須第一時間送到醫院來,等我們趕到玉樹就太晚了。”獸醫們叮囑護送人員保持車內溫度,給雪豹補充葡萄糖和水,隨時溝通情況。當夜,恰逢大雪,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治多管理處的兩名工作人員驅車1000多公裡趕往西寧。

  3月5日下午,雪豹抵達西寧野生動物園獸醫院。經初步診斷,雪豹體重不到20斤,有低溫、脫水、骨折、腹瀉、肝功能異常等問題。獸醫楊文斌回憶:“它從高空墜跌下來,頸、胸椎和后肢軟組織都有損傷。”經過抽血化驗、處理傷口,雪豹被送入恆溫氧艙,工作人員輪流值班觀察,持續給它輸液……

  3月5日正值驚蟄,獲救雪豹因此得名“凌小蟄”。20多天后,凌小蟄主要生理指標已基本恢復﹔獸醫院聯合中國農業大學醫療團隊為凌小蟄進行后續治療。從躺著進食到趴著進食,再到自主爬行,凌小蟄頑強的生命力感動了很多人。

  凌小蟄現在已經能夠攀上爬下、與游客互動了。“但它的肢體還不夠協調,這樣的狀態不支持它完成自主捕獵,不具備放歸條件。”趙海龍說。

  與凌小蟄相比,凌小芒的情況要好得多。6月2日,芒種節氣前,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縣牧民在挖虫草時發現了被大雪覆蓋的凌小芒。“它沒有嚴重外傷,只是年齡較小,無法自己捕獵,長期飢餓導致營養不良。”趙海龍說,6月5日,凌小芒被接到西寧野生動物園。

  凌霜、凌夏、凌小小、凌小蟄、凌小芒……從2017年開始,西寧野生動物園獸醫院救治的雪豹,名字中都帶個“凌”字。8年來,共有12隻雪豹經獸醫院救護,或被放歸,或留在園內。“‘凌’字本身有冰雪的意思,跟雪豹的氣質吻合﹔‘凌’字也有升高的意思,我們希望所有被救護的雪豹都能跨過這個坎。”趙海龍說。

  “它回頭停頓幾秒鐘,就像是在和我告別”

  走進西寧野生動物園,游客絡繹不絕。趙海龍帶著記者穿行其中,來到一處僻靜地。動物嘶鳴,草香扑鼻,這裡就是西寧野生動物園獸醫院。

  化驗室、手術室、孵化室、康復隔離場、傳染病監測室等各自獨立,各類醫療設備一應俱全。在值班室,工作人員通過監控能夠實時查看上述所有場所。

  “我們承擔全省野生動物的救護、治療和康復工作,僅准備飼料一項工作,每天都需要2到3個小時。”趙海龍一邊介紹,一邊裝好奶瓶,去給兩隻岩羊喂奶。在康復隔離場,兩隻岩羊的鄰居有荒漠貓、黑頸鶴、貉。凌小蟄和凌小芒也在這裡短暫生活過。目前,它們已經轉移到雪豹館,那裡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雪豹救護沒有固定時間,一有情況,團隊就要背起藥箱,帶上麻醉裝備趕往現場,不分晝夜。工作以來,趙海龍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救護成年雪豹凌蟄,這也是救護放歸與科研監測相結合的一個案例。

  凌蟄是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一所寄宿制學校裡被發現的。趙海龍到達現場后,躡手躡腳靠近凌蟄,隨后用吹管將它麻醉。這隻成年雪豹是身體不適還是遇到了危險?帶著疑問,獸醫院沒有選擇就近放歸,而是將它帶回了獸醫院。

  經檢查,凌蟄身體健康,性格凶猛,符合放歸要求。放歸前,中國農業大學醫療團隊給凌蟄佩戴了衛星項圈。凌蟄來到熟悉的野外,緩緩前行,“它回頭停頓幾秒鐘,就像是在和我告別,然后快速奔向山間。”趙海龍說。

  之后近半年的監測數據顯示,凌蟄的活動裡程790公裡,活動面積約1700平方公裡,野外環境無異常。近年來,衛星項圈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給獸醫院工作帶來更多便利,工作條件也逐步改善。“做自己喜歡的事,再苦再難也能堅持下來。”趙海龍說。

  獸醫虎文蓉也有同感。她來到獸醫院已經14年,配餐、清理、情緒觀察……這些瑣碎的事務,幾乎構成了她工作的全部。

  虎文蓉還記得凌小蟄第一次主動叼起飯盆的情景:先用鼻尖碰碰盆沿,再輕輕咬起來晃一下。“它在試探,這是不是安全。”那一刻,虎文蓉突然感到自己所有瑣碎的工作都是值得的。“它活著,就夠了。”她說。

  “希望通過互動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雪豹”

  “我能跟您拍張照嗎?”在西寧野生動物園雪豹館前,一名游客拉住趙海龍與他合影。

  “我們每周一、三、五晚上開啟紅外直播,野生動物園也在視頻平台上發布凌小蟄、凌小芒的內容,最近來找我合影的人特別多。”趙海龍說。

  獸醫院是西寧野生動物園核心的動物救護團隊,共有趙海龍、楊文斌、虎文蓉、劉雪鬆4名獸醫。

  從救護雪豹凌霜開始,西寧野生動物園就對外公開雪豹救護的進度和細節,趙海龍經常走進直播間,與觀眾互動。“我們希望通過互動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雪豹,參與到雪豹保護工作中。”趙海龍說。凌小蟄和凌小芒的獲救,就是牧民和巡護員發現后第一時間聯系西寧野生動物園的。

  在雪豹館,每隻雪豹都有自己的裡屋外院和科普標牌,雪豹可以自由出入,選擇休息或者活動,游客可以通過標牌了解雪豹的救護過程、不適合放歸的原因等。

  獸醫院運行15年,大家還是不斷遇到新挑戰。“比如動物的角膜脫落,這種情況需要借助中國農業大學團隊這樣的外援力量。”楊文斌說。

  獸醫院的每個人都對自己提出了新要求。比如在雪豹麻醉方面,麻醉的部位、藥劑的用量、吹管的用法,大家都精益求精。“最早我們用寵物醫院貓科動物常用的麻醉劑,但是效果不好。”楊文斌說,后來,獸醫院進行麻醉對照試驗,成功選出適宜雪豹使用、能夠靈活控制麻醉時間的麻醉藥物組合。

  西寧野生動物園自成立以來,共收容救護雪豹、普氏原羚、黑頸鶴、黑鸛、胡兀鷲等62種2200多隻野生動物,其中近1/3恢復了野外生存能力並成功放歸野外。然而,獸醫院隻有4名獸醫。“動物救護工作雖辛苦,但大家干勁十足。”楊文斌說。

  依據飼養員的飼養記錄,曾任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為雪豹傲雪以第一人稱撰寫了小說《傲雪的公主日記》。在完結篇中,齊新章寫道:傲雪的生活還在繼續,雪豹保護的事業還在繼續……

  

  延伸閱讀

  雪豹,食肉目貓科豹屬的一種,因常在雪線附近和雪地間活動而得名。雪豹主要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區,在我國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及帕米爾高原地區。2017年,雪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2021年,雪豹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三江源區域內,約有11萬余平方公裡的區域為雪豹提供了潛在的適宜棲息地。據調查,該區域內雪豹的平均密度約為每100平方公裡0.90隻,估計種群數量為1002隻。國內公開飼養展出的雪豹約20隻,其中12隻在西寧野生動物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15日 06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