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發創新到開拓市場——
本報記者 王偉健
2025年08月13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一台“身形瘦小”的人形機器人緩緩走向置物台,伸出右手一抬,20公斤的重物就被輕鬆提起……江蘇蘇州高新區的蘇州西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室內,一場產品測試正在進行。“小小的機器有大勁,靠的是發達的‘肌肉’。”公司董事長楊明說。
機器人的“肌肉”什麼樣?其實,就是一款款豆腐塊大小的伺服驅動器。“別看它其貌不揚,作用不可小覷。”楊明解釋,當電流進入伺服驅動器,利用“芯片+算法”,電流被精細地“投喂”給電機,電機就能精准發力讓機器人動起來。
用於機器人的微型伺服驅動器技術門檻高,過去隻有國外少數企業能生產。2021年,楊明和3名科研人員來到蘇州高新區創辦了西恩科技,開始研發攻關。“我們都是技術出身,在企業運營方面不擅長,剛開始樣樣都缺,最缺的就是資金。”楊明告訴記者。
在蘇州高新區,好項目不會缺錢。從西恩科技向西約20分鐘車程,便是蘇州金融小鎮,聚集著上千家投資機構。雖說近水樓台先得月,但公司成立初期,產品都沒有,就憑一堆技術資料,如何吸引投資者?
“把項目招進來,我們就會跟到底。”蘇州科技城科技和人才局局長楊琳說,科技城和金融小鎮建立了招投聯動機制,會定期交流溝通。
楊琳是西恩科技的服務專員,很快就幫忙聯系了幾家投資機構。一家民間投資機構了解到,西恩科技是蘇州高新區重點培育的產業“尖子生”,每年可獲得研發補貼。
“有政府支持,投資機構對我們更有信心了。”楊明說。很快,公司收到一筆2000萬元的投資。在首家投資機構帶動下,幾家民間投資機構先后注資。
資金問題迎刃而解,可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投資方還深度參與公司的研發、人才招聘、市場對接等環節,幫我們省了不少心。”楊明介紹。
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離不開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作為初創企業,西恩科技在這方面存在短板。經一名投資人引薦,公司與蘇州一家半導體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雙方緊密合作,一個多月時間,研發取得不少進展。
公司的新合作伙伴——一家生產高性能電容器件的企業,也是投資方幫忙聯系的。“用上這種電容器件后,伺服驅動器的體積可以再縮小20%以上,產品就更有競爭力了。”西恩科技總經理張揚說。
“投資方是我們的‘硬核團隊’,一路陪跑。”張揚說。
民間投資人不斷助力,政府部門也持續支持。蘇州高新區擁有蘇州市醫用機器人概念驗証中心等多個科創平台,配備了西恩科技需要的關鍵設備。長三角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院也坐落於此,其與多家高校有合作,人才資源豐富,為引才提供不少便利。
隨著產品陸續投入市場,今年3月,西恩科技搭建了銷售團隊。雖然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公司也面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問題,例如,想把產品賣到某人形機器人企業去,可銷售團隊卻無法與對方建立聯系。
一次偶然的機會,張揚和一名投資人說起這一情況,沒想到竟獲得驚喜:原來,這名投資人早前投資過那家人形機器人企業,並當即表示願意牽線。
張揚帶著團隊來到該企業,雙方當天就敲定了合作事宜。“真沒想到,國內也有企業能生產這種高端伺服驅動器。”該企業的一名負責人表示。
收獲這家重要客戶,西恩科技在行業的名氣提升了不少,銷路一下打開了。同時,也有更多投資人願意投資參股。“除了資金,我們更想要的是懂產業、願意支持企業長遠發展的投資方。”張揚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13日 0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